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(记者徐海波)7月10日,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刊载题为《屡败屡战斗“贫魔”--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一个山村三十年接力奋斗甩掉贫困帽子》的报道。
位于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泉口村,素有“旱包子”“水袋子”“虫窝子”之称,加之自然灾害频繁,十年九灾。贫困就像一道魔咒,世世代代萦绕在这里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特别是我国发起向贫困宣战以来,这里的人们一直与“贫困恶魔”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,一路上历经坎坷,终于在精准扶贫的号声中,甩掉贫困的帽子。
(小标题)贫困山村有决心 奋力脱贫屡失败
阳新县是湖北省为数不多的集老区、贫区、山区、库区和疫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。泉口村是阳新县典型的贫困村,位于鄂赣两省交界的幕阜山脚下。
80年代后,改革开放的春风日渐吹到了这个山沟。泉口人开始思变,立下了“依靠双手,创造美好生活”的脱贫决心。
泉口人首先想到的是“木材致富”。1989年冬,一场持久的植树运动开始了。“那时我还是初中生,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扛起锄头上山。”有村民回忆说,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,泉口人都在干着这一件事。
几年之后,眼见满山的树木一天天长大,许多村民掰着手指头,谋划起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。谁知,1999年,一场大火烧尽了泉口人的希望。浓密的树林一夜之间成为一地炭灰。许多村民都哭了。望着满山的黑色,他们找不到前进的路。
“这是最好的沃土,我们要种上希望的种子。”今年70岁的鄢必祥当时是村党支部副书记,他和村干部一起继续到县里申请扶贫支持,“炭灰是种植果树的最佳肥料。”这一想法得到了县政府的支持。县特产局给泉口村特批了一批桃树、李树等苗木。
“整整2个月,我们都在载果树。”鄢必祥说,熬过两年终于等到了丰收,但摆在泉口人眼前的一大天堑无法跨越,那就是泥泞狭窄的山路,根本无法用货车将熟透的桃子运出大山。
所有村民都挑起担子往外挑,最终还是有大部分烂在了树上。
2002年,泉口村举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。在镇上经商的本村村民陈迪强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。
让陈迪强措手不及的是,村里竟然还有31万元债务。一打听才知道,过去村民连饭都吃不饱,更谈不上缴公粮交农业税。村委会为完成任务,只好借债交税。
如何挖掉穷根,带领群众发家致富,新一届村两委反复思忖着。
村干部带头。陈迪强第一个想到的是,村干部率先尝试“搞副业”。于是,他带领6名村干部,利用早上和傍晚的时间,挑泥挖土做堤坝,终于挖出一个鱼塘。放下鱼苗后,村干部仍不停歇,每天早晚割鱼草喂鱼。
2004年春节前,大家准备捞鱼上市卖个好价钱,于是放干池水。第二天一早,村干部带着网袋来到鱼塘时惊呆了。一万多斤鱼一晚上全部被偷光了。村干部们知道,这可能是本村村民所为。在这个穷怕了的村,这并不罕见。
养鱼失败后,泉口人又想到了一个“时髦”的产业——旅游。泉口村有2万多亩山林。有老人说,山上有个“万春洞”,里面的天然岩石非常壮观,“开发出来,光门票收入都不得了。”
在此规划下,十几个村民组成了旅游开发专班,每天天没亮就带着馒头和干粮上山找洞,一直到天黑才下山。几个月后,大家不仅见识了“万春洞”的壮美景观,还修通了一条旅游道路。
然而,这一“养在深闺”的溶洞并没有得到了游客的追捧,也没有被投资商所青睐。几个月的热闹后,“万春洞”继续沉睡在深山中。泉口人开始迷茫了。
(小标题)举债建设工业园 无奈失败又转型
难道贫困的帽子就摘不掉了吗?“不!”泉口人不信邪。2013年,泉口村“两委班子”外出广东、长沙、温州等地考察学习,看到遍布镇村的“村办工厂”,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创办“泉口工业园”。
就在这时,泉口村获得上级财政100万元的扶贫开发资金,其中60%可用于工业园建设。村干部东拼西凑,带头借钱投入;村民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……经过一年多的建设,泉口工业园“初具雏形”,6栋钢结构厂房、两层办公楼都已建成。
成都双赢服饰
全国统一热线:028-82962226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华星路二号5幢17楼(成都市区二号桥)
Copyright © 2008 - 2018 iamk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>蜀ICP备15034728号-3
双赢服饰各地区定制(订做)批发广告衫文化衫:内江广告衫,资阳抱枕被,简阳长袖衫,绵阳广告衫,德阳短袖衫,成都广告围裙定制,眉山广告卫衣,乐山T恤衫,自贡广告围裙,广元广告衫,广安T恤衫,宜宾广告衫,重庆广告围裙,成都定制围裙,达州广告围裙,雅安广告衫,泸州围裙定做,巴中广告衫,南充广告帽等。成都围裙